•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
    抽油杆扶正器安装与记录维护日志的规范管理
    发布日期:2025-09-17

    抽油杆扶正器是油田抽油系统中保护杆管、减少偏磨的核心部件,其安装质量与后续维护直接影响设备运行速率与使用寿命。为扶正器发挥佳防护效果,需建立标准化的安装流程,并配套详细的维护日志记录制度,实现从安装到运维的全周期可追溯管理。

    一、抽油杆扶正器的标准化安装流程

    1.安装前准备:工具与场地检查

    安装前需对工具与场地进行全部检查。工具方面,需准备用安装钳、游标卡尺、清洁布、记录本及稳定防护装备(如不滑手套、护目镜)。用安装钳需与扶正器型号匹配,避免因工具不当导致安装失败或设备损坏。场地需保持清洁干燥,无杂物堆积,防止安装过程中砂粒、铁屑等杂质混入,损伤抽油杆或扶正器表面。同时,需检查抽油杆存放状态,确定杆体无弯曲、裂纹或严重腐蚀,若发现问题需提前替换。

    2.抽油杆清洁与尺寸核对

    安装前需对抽油杆进行深层清洁。使用清洁布蘸取少量柴油或用清洗剂,擦拭杆体表面油污、锈蚀及杂质,需主要清洁接箍部位,防止污垢影响扶正器贴合度。清洁后,需用游标卡尺测量抽油杆直径,并与扶正器内径进行核对。若杆径与扶正器内径差距超过0.3毫米,需替换适当规格的扶正器,避免因间隙过大导致运行中滑动偏移,或间隙过小引发安装困难及杆体损伤。

    3.扶正器安装操作规范

    安装时需根据扶正器类型选择对应方法。对于卡箍式扶正器,需将扶正器套入抽油杆后,使用用安装钳均匀拧紧卡箍螺栓,螺栓扭矩一致,防止因局部过紧导致扶正器变形或杆体压伤。安装后需手动旋转扶正器,检查其是否能在杆体上灵活转动,若转动卡滞需重新调整。对于焊接式扶正器,需由持证焊工操作,先对杆体与扶正器接触面进行打磨处理,去掉氧化层,再采用分段焊接工艺,每段焊接长度不超过5厘米,焊接完成后需自然冷却,严禁浇水急冷,防止杆体因热应力开裂。

    4.安装位置与间距控制

    扶正器的安装位置需结合井下偏磨规律确定。通常,偏磨高发区位于抽油杆柱中下部及接箍附近,因此需在每个接箍上下各安装一个扶正器,形成“保护套”结构。对于井斜变化段或狗腿度大的井段,需加密安装,每根抽油杆安装1-2个扶正器,确定杆体与油管内壁全部隔离。安装间距需保持均匀,避免因局部过密导致流动阻力增加,或过疏引发防护盲区。

    二、抽油杆扶正器维护日志的记录规范

    1.日志内容框架设计

    维护日志需包含安装日期、安装人员、扶正器型号、安装位置、安装数量、工具使用情况、安装过程异常记录及验收结果等核心信息。例如,在“安装过程异常记录”栏中,需详细描述安装中遇到的问题(如扶正器卡滞、焊接缺陷等)及处理措施;在“验收结果”栏中,需记录安装后扶正器的转动灵活性、卡箍螺栓扭矩值(若为卡箍式)或焊接质量检查结果(若为焊接式)。

    2.运行状态跟踪记录

    维护日志需定期记录扶正器运行状态。每次油井检修时,需起出抽油杆检查扶正器磨损情况,记录磨损部位(如外表面、内孔)、磨损程度(如轻微划痕、磨槽)及是否出现裂纹、变形等缺陷。同时,需检查油管内壁磨损情况,若发现油管内径因偏磨扩大,需在日志中标注,并评估是否需调整扶正器规格或愈换油管。

    3.维护与替换决策依据

    根据日志记录的磨损数据,可制定的维护与愈换计划。例如,若扶正器外表面磨损量超过原直径的1/5,或出现贯穿性裂纹,需立即替换;若磨损仅集中在局部区域,可分析是否因安装位置不当导致,并调整后续安装策略。此外,若日志显示同一井段多次出现扶正器损坏,需深入排查井下工况(如砂粒含量、腐蚀性介质浓度),针对性优化扶正器材料或结构。

    4.日志存档与共享机制

    维护日志需采用纸质与电子双备份存档,纸质日志需由专人保管,电子日志需上传至油田生产管理系统,实现多部门共享。每次检修后,需由安装人员、检查人员及技术负责人三方签字确认,记录真实性。同时,需定期对日志进行分析,总结扶正器损坏规律,为后续选型、安装及维护提供参考。

    结语

    抽油杆扶正器的标准化安装与规范化维护日志记录,是确定油井速率不错运行的关键环节。通过严格把控安装流程、详细记录运维数据,可实现设备状态的可追溯管理,及时发现潜在风险,优化维护策略,后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,降低生产成本,为油田稳定生产提供坚实支撑。

    上一篇:联组三角带维护保养与优点应用解析
    下一篇:没有了